质量成为广东各地“一把手”工程
近日,随着质量强省战略的不断深入,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全省各地领导班子重点关注的话题,许多地市将质量强市工作列入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文件和方案,21个地级以上市逐步构建起了完善的质量强市工作体系,将质量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去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发布《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来,广州、深圳及全省各地市委、市政府将履行质量工作总体责任放在了重要位置,地市主要领导针对质量及质监工作的批示和讲话就达140多次,内容涵盖质量强省战略、监管体制改革、质检机构发展、标准引领质量等方方面面。这充分表明,在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及促进产品质量提升过程中,质量强省、强市战略活动已得到该省地市以上领导的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已经上升为各地党政领导“一把手”工程。
据了解,去年5月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有关质量工作的重要文件达8份,无论是规格还是数量都是以往不曾有过的。这不仅成为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也使质量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省各地迅速掀起了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热潮,21个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全部召开了质量大会或工作会议,制定了质量强市实施方案,9个地市政府与省质监局签署合作备忘录,8个地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政策文件。这充分表明,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各地市在以产品质量提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为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将质量工作摆上了经济社会主战场的突出位置。
按照质量强省战略的部署,广东各地市委、市政府将质量工作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紧密衔接,尤其是市委、市政府“一把手”亲自抓质量强市工作,制定完善了质量强市政策体系,形成了部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提升了抓质量的合力。首先是通过层层建立质量强市的组织领导架构,使各级党委、政府把质量发展列为了重要议事日程,将质量工作与日常经济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实实在在发挥了“车头”作用。其次是结合实际,把质量工作细化分解成目标任务和内容,每一项目标都明确了具体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以及完成时限。有的地市还制定了质量发展纲要实施计划,对产品、工程、服务、环境4大质量目标进行科学谋划,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用质量驱动经济社会发展。
为深化基层政府对质量工作的贯彻落实,全省各地参照省对市的考核模式,从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入手,强化对质量工作的责任考核,逐步建立健全了对县(区)、镇(街)领导班子年度实绩考核中涉及质量指标的内容,对政府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质量工作考核得到加强,使质量工作呈现出两方面的成效:县(区)、街、镇地方政府大都围绕质量强市活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通过开展质量强市、强县、强业活动,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着力提升产品、服务、工程和环境质量;21个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全部将质量工作及其绩效纳入各县(市、区)政府考核内容,加强对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与考核,对工作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地方党委、政府还制定了质量强市发展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明确质量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建立质量工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保障质量工作经费投入,增强质量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有效性。
目前,全省各地市政府对质量工作负总责的责任逐步得到落实,建立起了质量安全工作的协调机制,妥善处理条块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进了质量提升工作合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