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中国 · 消费要闻

找车难 停车难 身份合法难 共享电单车畅骑有点难

时间: 2017-07-04 08:41:10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不断加剧,人们不断探索着共享出行的新办法。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电单车陆续在各地出现,但很快,交管部门对于这些电单车表现出了极为谨慎的态度,在有些地区还被叫停。那么已经上路的共享电单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使用起来到底感受如何呢?近日,记者在北京体验了两种已经上路的共享电单车。

   体验:找车停车都难

  在准备体验共享电单车时,记者发现,与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不同,共享电单车实在是不好找。下载了目前在北京运营的芒果电单车和7号电单车APP后,记者从车辆定位图上看到,芒果电单车主要在三环以内,但是车辆分布非常稀疏,而7号电单车主要在五环以外,但在某些地区分布十分密集。于是,记者决定先在三环以内按照车辆定位图找到芒果电单车进行体验,然后再去五环以外体验7号电单车。

  使用芒果电单车,需要在其APP上实名注册并交299元的押金才能扫码用车。注册完成后,记者按照APP的指引去寻找离自己所在位置最近的电单车,没想到,就是这辆最近的车,记者骑着自己的电动自行车也用了足足10分钟才找到。

  从外观上看,这辆共享电单车有着明黄色的车身和黑色大车座,前后能坐下两个人,脚踏板也十分宽大,车子设计很简洁,但看起来并不怎么像自行车,样子更接近轻便小摩托。

  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芒果电单车的车身上没有任何信息告知用车者骑行收费的标准。在APP中也没有显示用车的收费标准。记者注意到,芒果电单车的车座后面挂着一个车牌,车牌上有两排小字,上面一排有“北京”字样,下面一排是数字。记者心想,这车牌到底是北京市交管部门发的,还是企业为了便于管理自己挂的呢?这是个关键性问题。因为根据北京交管部门规定,运营电单车一定要上牌登记。

  准备扫码用车的时候,记者围着车子转了一圈才发现车辆的前轮上方有一个二维码。扫码进入后,车辆自动解锁,并且有语音提示:“车辆解锁,可以使用”。APP上显示被解锁车辆的剩余电量还可以骑行18公里。

  记者将芒果电单车从存放的便道上推到自行车道时,感觉车子在推行过程中有些笨重,因为车身宽大,推行转弯、后退很不灵便。但是当记者骑行起来时,又感觉车子运转很轻巧,而且由于车座、脚踏板都十分宽大,骑行感觉十分舒适。记者将速度提升到最大,发现仅仅比身边不慌不忙蹬着自行车的人们快了一点点,而那些骑电动自行车送餐、送快递的小哥们则一个个轻松地从记者身边飞驰着超越过去。

  另外,这辆共享电单车由于脚蹬的设计十分靠后,如果在没电的情况下要骑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够到脚蹬,腿就要使劲往后伸,而身子也必须配合着向前倾斜,这种姿势难看不说,还很难用力和保持平衡。这似乎跟国家关于“电动自行车必须在没电情况下具备良好的骑行条件”的要求相悖。

  记者在车辆停放点附近尝试骑行了5分钟,在APP上结束行程时,提醒收费2.5元。因为记者只交了押金,没有充值,所以在“我的帐户”里,车费一栏呈现出了负数。这说明芒果电单车可以赊账骑行。

  随后,按照计划,记者又来到北京五环外的上地环岛,7号电单车APP地图显示这里有大量电单车。使用7号电单车同样需要用有效证件进行实名认证,用车前要交299元押金。

  在上地环岛记者十分轻松地找到了一辆7号电单车,该车外形和普通自行车没差别,仅仅是在车座底部多了一块电池。与芒果电单车不同的是,它的车身多处位置都有二维码,并且标明“用车两元”。

  记者试骑后,感觉车速不快,即便以最快的速度也依旧和快速蹬自行车的速度差不多。关闭电源骑行时,虽然没有自行车蹬起来轻便,但骑行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记者体验发现,7号电单车除对于车辆停放地点要求十分严格外,如果乱停放还会扣押金。不过APP上规定的车辆停放点已经停满了各种共享单车,甚至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人行道的通行,但是为了不扣钱,记者还是见缝插针地把车辆停放到了规定位置。

  在体验完共享电单车后,记者又体验了一把退费情况。发现两种电单车的退费程序都十分简单,但是退款到账的时间却相差甚远。7号电单车在记者申请退费成功后5分钟就将全部费用退回,而芒果电单车在申请退费成功后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3天了,但记者仍然没有拿到退回的费用。

  瓶颈:维修、充电不方便

  共享电单车的维护运营与普通共享单车相比,难度要高得多,解决不好会直接应影响车辆的使用、安全和市场的拓展。

  记者了解到,一辆共享单车的成本,低如ofo早期产品,在两三百元之间,高如摩拜,在1500元左右。而一辆共享电单车的成本,因为增加了电机和电池而大大提高。据了解,租八戒电单车成本为3060元,猎吧电单车成本也在2000元左右。

  共享电单车的维修也比共享单车麻烦且费用更高。一位电动自行车维修人员介绍说,以一台中等价位的电动自行车为例,更换一块电池至少要500元,因为共享车辆使用频繁,保护措施不好,一般一年就要更换一次,不然续航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其他零部件的维修费怎么也要300元左右。

  租八戒CEO胡文涛认为,共享电单车的运营维护工作是目前企业最头痛的事情,因为换电池的工作量太过繁重,后期企业的主要成本也会集中在这项工作上。从长远来看,共享电单车最终能不能成功,主要是看企业能否解决维修和充电问题。

  法规:上路必须符合标准

  电单车之所以被视为马路上的不安全因素,关键在于很多电单车没有按照国家的有关指标进行生产,而且有的指标与国家标准相比实在是相差得离谱。

  今年3月,共享电单车“电斑马”在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到东五环之间投放了第一批产品,以高时速、无押金和微信、支付宝快捷支付等特性,吸引了不少人使用,同时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在上线后的第三天,公安部门就找到了“电斑马”公司,告知对方不能任性上路,不能跑得太快。

  我国1999年10月1日就发布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例》第5部分,对电动自行车的技术有非常明确的要求:“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公里/小时,且需要具备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也就是说,想要上路的电动自行车,必须将时速限定在20公里以内,并且必须配备脚踏板。另外还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不大于40公斤;具备脚踏功能;功率小于240W。”在北京被叫停的“电斑马”,其产品设计最高时速达到了 35公里,被叫停也在情理之中。

  作为运营车辆,共享电单车必须上牌后才能上路。此前在北京、深圳等地被叫停的共享电单车都没有向交管部门提交上牌申请,导致车辆本身就不具备上牌条件,被叫停也就在所难免了。

  现状:多地出台限制措施

  与共享单车受到国家鼓励不同,共享电单车自面世以来便处境尴尬,很多城市都对它表示出了不欢迎的态度,并出台各种限制措施,甚至是直接叫停。

  今年1月,在深圳上线的7号电单车,因违反了相关规定,仅上路一天就被深圳市交管部门叫停。

  2月中旬,50辆名为“小蜜公共电动单车”的共享电单车出现在北京市海淀区的街头。但仅仅两天后,“小蜜”公司负责人就被海淀区交通支队约谈,要求其必须在 2月17日前将已经投放的产品全部收回,否则将被交管部门清移。

  3月,小鹿电单车在未获得天津市公安局批准的情况下摆放到了天津街头。天津市公安局内部研讨认为,共享电单车不能像共享单车那样一拥而上,否则隐患巨大。3月28日,上线12天的小鹿电单车停止了用车服务,退出天津市场。

  4月21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 (试行)》(征求意见稿)规定:“考虑到安全隐患大,北京暂不发展使用共享电动自行车。因为电动自行车车身重、速度快,且需要一定的骑行经验,发生交通事故后,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往往受到更大伤害;充电过程和露天停放对电池的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

  4月26日,杭州市发布《杭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杭州目前暂时禁止发展互联网电动自行车,后续视发展情况,再决定是否适用该指导意见。”

  4月27日,《上海市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试行)》向社会征求意见,明确提出“结合上海城市发展规划、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道路通行条件和交通安全状况,上海市不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

  5月27日,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委员会、城市管理局等6个部门对在郑州开展共享电单车业务的相关公司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其立即停止运营行为。

  为何大城市都对发展共享电单车心存疑虑?记者了解到,关键还是安全问题。

  郑州市公安局在叫停共享电单车时,告知运营企业共享电单车存在五类隐患:一是车辆超标问题,二是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三是火灾安全隐患突出,四是车辆运行安全风险,五是车辆押金使用存在金融安全风险。

  据郑州警方介绍,北京蜜蜂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投放的车辆,从外观看具备脚踏功能,经现场对投放车辆称重,共享电单车总重为47.66公斤,超出国标规定上限7.66公斤;而郑州九猫科技网络有限公司投放的车辆外观为电动摩托车样式,不具备脚踏功能,违反国标规定。

  上海市交通委的试行意见中提出,由于共享电单车的产权不属于个人,存在骑行对象不确定、不固定,车速较快,且骑行者对车辆技术性能熟悉程度不一,尤其是每一次使用后,缺少安全性能检查和操作交接,一旦驾驶操作不当,就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