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距离“德国制造”还有多远?
一年一度的德国柏林IFA展,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企业在欧洲展示技术和创新实力的一个重要窗口和舞台。那么,以海尔、美的、格力、海信、TCL为代表中国家电企业,距离德国制造为代表的世界水平还有多远?
随着一年一度的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IFA),将于9月1日再次拉开大幕,中国军团再次成为本届展会的绝对主角,由此这一话题再度受到中外企业的关注。作为与美国CES齐名的全世界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消费电子展会,透过IFA展可以看到存在于中国家电与欧美外资企业的差距。
首先体现在智能化战略上。可以说智能已经成为各大领域和产业发展未来的最大趋势。包括家电家居在内的产品,纷纷推出自己的“黑科技”产品。除了智能门锁、智能窗帘、智能摄像头等家居用品,家电产品也是将智能化的发挥到极致。更大更薄更清晰的智能电视;温控和保鲜功能更出色,能实现交互功能并且支持一键购买食材的智能冰箱等等,都是最前沿的技术和产品。目前,在智能化的用户体验和应用上,中国企业已经走到整个世界家电产业的最前沿,当然德国企业在系统集成和系统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也不容忽视。
比如说,在短短2-3年时间内,很多中国家电企业搭载的系统都是根据自家产品研发的专属智能APP,只需用手机控制,功能更为具象化,也让消费者体验更佳,当然也是企业未来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关键一步,未来控制中心可以接入更多家电产品,从而成为智能家居的中枢神经。但是,如何从单一产品的人为控制,走到万物互联下的主动控制,当前这一问题考验着中外家电企业的商业智慧。
其次则是在智能硬件创新上。重新赋予家电作为硬件的商业价值,是中外家电企业共同的责任和挑战。其实所有产品都是以一个主旨下创新,就是向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更品质生活方式。比如将扫地机器人和无绳手持吸尘器合二为一的清洁机器人;能快速烘干头发、甚至做造型的干发机;椭圆形设计,干擦湿拖均可的擦地机器人等等产品。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硬件产品上的创新,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再到变道超车的跨越。
当前中国家电正在借助智能制造这个新风口,加速与以工匠和精益为代表的德国制造进行赛跑和较量。可以说,面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德国制造在全球留下来的深刻印象,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只能借助智能制造这个新平台,完成对德国制造的正面较量和变道超车。同样,除了德国制造,还是日本制造,这些即是中国企业值得敬佩的对手,也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标杆。
再者,在市场用户层面上。面对外资企业,中国家电最大的短板就是发展时间短,但是最大的优势则是发展后劲足。比如说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家电市场,商业成熟度高,当地消费者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家电购买习惯和品牌信任度,而欧洲家电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稳定程度也相对较高。像欧美品牌西门子、博世、伊莱克斯、美诺等,都将与中国品牌品牌直面竞争。而且近年来很多外资洋家电也开始基于中国消费者研发设计,与中国企业正面较量。
近年来,众多中国家电企业纷借助CES、IFA等国际性展会出海,这不仅仅为出国镀金然后面向国内市场,还要在全球舞台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空间和动力。同时,不只是要与外资洋品牌展开正面的较量,关键是赢得海外用户的信任和青睐。可以说,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距离德国制造已经越来越近了。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家电品牌正加快全球化运营,加快海外市场争夺成为重要战略。但我们要提醒的是:真正做好全球化不在于一次展会、一款产品、一项技术,关键还要做好全球用户需求研究,真正根据不用用户不用需求研发、设计、创新产品,形成体系支撑和平台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