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中国 · 渠道信息

三星电子移动通信事业部总裁高东真:不忘初心重振中国市场

时间: 2017-07-04 08:42:16

  “三星S8 将开启智能手机和用户体验的新纪元。”5月18日晚,三星Galaxy S8|S8+的发布会在位于北京市郊的古北水镇举行。三星电子移动通信事业部总裁高东真亲自上台演讲,透露出对三星新一代旗舰手机的重视和自信。

  


  在过去两三年的时间里,高东真来中国超过了60次。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在其韩国办公室内,悬挂着一幅“虚己以听,深思熟虑,万事从宽,以听得心”的中文字画。这也正是高东真所追求的工作哲学,总是尝试倾听,重视消费者真实需求,善于洞察细节,并作出正确决策。

  这一次,他专门为Galaxy S8|S8+的上市发布而来,既为倾听,又为见证。有报道显示,三星对外宣布Galaxy S8|S8+发售以来,不到一个月全球实际销量已经突破500万部。获得市场极大期待的Galaxy S8|S8+手机,具备多项颠覆性科技,提供了个性化定制服务,大幅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元素在Galaxy S8|S8+中也得到特别体现。比如,三星面向中国消费者推出了专属管家服务,包括屏幕更换、电池性能检测及优化、售后咨询以及优惠维修等,三星建立了无忧安享、专属尊享、贴心专享的服务体系,用来解决一系列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这是三星产品中国化的再一次升级。

  


  很显然,中国市场被三星寄予厚望。今年是三星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5年。本土化是今年中国三星的发展关键词。事实上,作为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全球企业,三星早已在中国国内构建了从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为一体的一站式商业体系。

  除本土化外,创新和提升产品品质亦是三星中国的重要市场策略。在中国手机市场,产品的消费升级已成趋势,各大手机制造商纷纷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而与此同时,火爆了数年的智能手机市场正进入一个创新的瓶颈期,手机厂商们在手机硬件层面的革新遭遇了天花板。

  在此背景下,三星的表现备受期待。正如高东真所言,创新是三星的DNA。

  三星S8是一部写满诚意的创新之作,引领的是未来手机的发展方向。在过去多年,三星的创新与中国手机的市场变革一直同步进行,自1992年在中国设厂生产产品以来,三星不断推陈出新,从早期的带有MP3功能的手机,到引领大屏趋势的三星Galaxy系列智能手机,再到极具颠覆性的双曲面屏手机Galaxy S7 edge,都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黑科技的想象与追求。

  在经历了市场低谷之后,三星S8还能否成为手机行业的创新典范?三星的在中国不遗余力的本土化,能否巩固和升级三星在中国的领先优势?这些都值得期待。

  “我们将以创新形成突破,提振中国市场,以优异的产品赢得中国用户的喜爱。”高东真强调说。

  


  希望今天是个转折点

  记者:你之前已经很多次来到中国,不知道跟以往相比此次有什么不同?

  高东真:我来中国很多次,可能已经超过60次以上了。这次是为了S8发布会专门来到北京。

  这两年的时间,我们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时期,趁着Galaxy S8|S8+的发布会,我今天是带着与我们的顾客、我们的消费者恢复信任关系的决心来到中国,希望今天成为一个转折点。为了这次来中国市场,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从个人来讲,我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化。一切在Galaxy S8|S8+的中国发布重新开始,让我们在中国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记者:Galaxy S8作为一款旗舰手机,在功能和品质上有什么样的提升?

  高东真:我非常想强调的第一点就是我们的全视曲面屏,因为之前我们手机的屏占比是74%-75%左右,但是全视曲面屏可以帮我们看到83-84%的屏幕,年轻人非常喜欢多媒体,所以对他们来说这是非常适合的一款产品。特别是5.8英寸(Galaxy S8|S8+屏幕尺寸:5.8英寸(直角)/5.6英寸(圆角)和6.2英寸(直角)/6.1英寸(圆角))的屏幕,不但可以让用户享受到大屏带来了视觉震撼,也能让用户感受到S8舒适的握持感。除此之外,我们此前的产品,比如S7中所拥有的那些非常有意义的创新功能,也全部搭载在Galaxy S8上。

  第二点是用户体验,S8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之前我们都是通过触屏的方式来使用手机,现在我们可以转换成语音指示。因为新品S8搭载了Bixby功能,可以让你轻松使用语音功能。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早在前几年就开始开发了,是经过数年的不断演进,才有了现在的人工智能助手。我认为这样的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目前中文版本Bixby语音的开发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距离正式推出还需要一些时间。相信当Bixby语音正式出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的时候,大家一定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准。

  第三点,我们的Galaxy S8又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从S7的时候我们便在进行“Phone+战略”,如今在S8当中已经完成。我们有Gear 360摄像头与VR设备,也有B2B的产品DeX,除此之外,三星电子还涉及到非常多的电子产品的领域,比如电视、音箱、洗衣机等,从S8开始,将与家电产品实现互联。

  与家电产品连接的云技术,我们开发了三年半左右。人工智能三星从6年前就开始开发,还有虹膜识别也有4年的研发时间。这些用了3到6年不等时间开发的新技术,都搭载到了S8当中。从创新的角度来讲,这可能是一个集成式的实现,也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一个新的开始。

  记者: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智能手机到了创新的瓶颈期。你是不是也认为这种创新停滞?整个行业是否对三星也产生了影响?三星做了哪些努力,力求突破智能手机创新的天花板?

  高东真:当然不能说我们不受到任何影响。这个领域内已经有了这样的瓶颈,所以近几年我们开始做出更多的创新。创新的用意不是只向消费者售卖我们的终端或者产品,而是将焦点转移到我们的用户体验上。

  我们把智能手机的历史可以一起回顾一下,2007-2017年大概十年的时间,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搜索的终端,我们的重点在共享这种概念。以后智能手机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呢?预计将是一种助手或者是管家这样的概念。我们现在需要一些人工智能或者是云技术,将手机与别的产品联动起来,这些创新可以回到刚才所说的用户体验上。而高端产品,已经将发展趋势转向为用户体验上,就像刚才提到的,未来手机更像是个人助手或者管家,不单能给用户提供功能上的满足,也能发给他们带来体验上的舒适感,这种趋势变化的速度非常快,智能手机在这方面还有机会。

  深耕本土化

  记者:讲到用户体验,三星特别重视本土化。2017年三星发展的关键词就是本土化,你怎么看待三星在中国的本土化?

  高东真:其实不只是2017年,很长时间以来三星都在重点推进本土化。我们在北京、天津、广州、上海、南京都建立了研究所,还有四千余名的研发人员,并且已经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自主开发了很多的产品。比如我们专为中国市场打造了C系列产品,已经取得了小小的成绩。回顾三星电子的历史可以看到,中韩建交以后,三星便进军中国市场,已经有25年的时间了。我们为了促进在中国的本土化,在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上做了很多R&D(研发)方面的工作,这方面肯定还会加强。

  记者:你曾经讲过中国是三星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永远不会放弃中国市场,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

  高东真:中国的市场规模非常大,我们在中国也已经做了很多的投资。但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全球领先的,所以如果我们在中国市场上得不到成功,在全球任何国家也是得不到成功的,所以我们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记者:三星式创新在业内备受推崇,你认为三星式创新的核心或成功秘诀是什么?

  高东真: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消费者使用我们的产品是信任我们,当用户不断的从中得到快乐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创新取得了成功。

  我们原来使用智能手机的时候,可能使用一两年就换掉了,手机并不会在生活扮演一个秘书或者助手的角色。但是从S8开始,当我们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手机的智能程度可能是小学水平经过深度机器学习,一两年后进化成初中水平,更能听懂我们,而比如到S9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手机已经进化到初三的水平,变得更加成熟。所以,从用户的体验以及对用户的服务来说,智能手机不断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且拥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更深入的了解用户的习惯,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才是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创新。当然这种创新不仅局限于手机产品,比如,三星S8手机,目前联动的产品可能只是局限在三星电子产品,未来推出新产品时可能就会扩展到更多的产品上,这样创新的方向应该是扩大到我们整个家电生态圈,开放性会越来越强。

  记者:中国目前也在大力推广创新,而且创新被放到非常高的高度。比如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就是创新。你认为中国企业的创新,可以从三星身上获得哪些启示?

  高东真:过去三四年,我去过百度、阿里巴巴以及腾讯等中国企业,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创新理念。中国的公司有非常多的全球性人才,他们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有着非常全球化的创新理念,这些推动了中国很多企业的创新。我认为,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应该学习全球化的创新,这样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

  记者:在S8上三星使用了新的人工智能技术,随着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下一步在人工智能方面三星手机会有怎样的应用趋势?

  高东真: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三星其实还是一个起步阶段。我们开始要走的方向与其他科技公司是稍微不同的,有些公司是搜索方面搭载了很多人工智能,开发这方面的技术,但是我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将重点放在智能手机和用户之间的互动(interaction),之前我们是用触摸动作来做很多的命令,现在可以用语音来做一些命令。三星通过技术打造智能化。我们以后的计划是打造其他公司可以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的平台,扩大相关的生态系统,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