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中国 · 旅游热点

市场对人民币预期更趋稳定

时间: 2017-08-29 10:55:16

  “8·11”汇改两周年、预期贬值未出现、4%左右的升值……近期,围绕人民币汇率的话题持续升温,其中“升贬值”成为焦点。

  贬值预期渐消退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表现强势。截至8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744元,比2016年末升值2626个基点,升值幅度为3.93%。其中,从5月中旬开始,人民币表现尤为抢眼,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超2000个基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连续升破6.9、6.8、6.7关口,离岸人民币涨幅也在不断扩大。“关于这一轮人民币升值,主要有三方面的支撑因素。一是今年以来宏观经济表现良好,上半年GDP增速达到6.9%、进出口快速增长、跨境资金流动形势明显回稳向好,经济基本面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美元的相对走弱,美元指数从年初的103跌至目前的93左右,且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及经济中的一些问题也引发市场担忧;三是人民币的预期更趋稳定,市场主体的购汇意愿显著下降,结汇意愿有所增强,这也支持了人民币汇率上行。”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说。

  事实上,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企稳回升,此前有关人民币的贬值预期正在消退。日前,摩根士丹利相关报告就提出,上调今年底在岸人民币兑美元预测至6.6,此前为6.9;同时上调明年底在岸人民币兑美元预测至6.8,此前为7.0。高盛驻香港高级中国经济学家邓敏强也表示,短期内在岸人民币信心将持续改善。

  汇率机制更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民币汇率由震荡贬值走向企稳反弹的这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不断完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8·11”汇改两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不断完善。2015年8月,“8·11”汇改强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要参考上日收盘价,汇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2015年12月,CFETS(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指数发布,“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双参考报价模式形成,从而较好地平衡了汇率弹性和稳定汇率预期的目标。2017年5月,中间价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以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如今,“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已开始有序运行,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9066元,最低为6.6601元,95个交易日中49个交易日升值、46个交易日贬值,升、贬值交易日天数基本持平,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80%(543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25%(174点)。“应该看到,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好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汇市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特征也更加显著。而作为国际市场的重要货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应不断完善,这也意味着,未来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性作用将越来越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会更强。”宗良说。

  支撑因素仍牢固

  在经历了今年以来4%左右的升值之后,接下来人民币汇率还会继续升值吗?“短期来看,考虑到美联储可能的加息、‘缩表’等因素,以及周期性波动因素,美元仍有回调走强的可能。但同时,中国经济下半年仍能保持稳定增长,市场对中国经济、人民币的信心正不断增强。因此,接下来人民币汇率很可能会保持基本稳定。”宗良表示,而中长期,国际汇市的变化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过程中市场对人民币的大量需求及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还将为人民币提供重要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上调了中国经济的中期增速预期,将中国经济在2017年至2021年间的平均增速从去年预计的6.0%上调至6.4%。预计中国经济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IMF同时表示,目前,人民币汇率与基本面大体一致,资本流动管理措施的收紧和更稳定的汇率预期减缓了资本外流。

  此外,关于人民币汇率,宗良认为,市场不应再简单地纠结于是单边贬值还是单边升值,而是应更多地从双向浮动的角度来考量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变化,这也符合人民币汇率逐渐走向成熟的现实。 (邱海峰)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