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体重控制研究课题成果在京发布
中国消费者报讯 (记者 孙燕明) 近日,中国人体重控制研究课题成果、第二届绿瘦(中国)肥胖指数报告在北京发布。中国人体重控制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指出,肥胖和超重既是关乎个人健康的重大问题,也是关乎社会经济负担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快速增长问题不容忽视,应积极开展干预行动,尤其对重点人群进行干预,大力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的健康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超重和肥胖率、预防慢性病发生、打造健康中国的目的。
该项课题成果显示,肥胖是一种以体内脂肪蓄积过多和体重超常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可直接影响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几率。以糖尿病为例,以体重指数24和28为界比较患糖尿病人群的比例,高于24者是低于24者的2倍,高于28者是低于24者的3倍。从过去20年的统计数据看,中国人的体重处于上升期,这意味着我国肥胖病和有关慢性病的发生率也将持续增加。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及母婴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由8.2%降至5.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占比由76.5%上升到82.5%。慢性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疾病负担日益沉重。
张永建表示,肥胖不仅严重影响人体的生理健康,对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有些人甚至会产生抑郁情绪、感到羞愧、变得孤僻、失去工作干劲等。该项课题研究既着眼于超重和肥胖对于个人健康的影响,更希望通过科学数据和结论,让更多人意识到肥胖给个人以及社会所带来的压力。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可基教授表示,超重或肥胖人群以每个月减少体重1%至2%为宜,体重降低速度不宜过快,5年为一个周期。体重干预初期,体重降低的效果比较明显,几周后常常出现一个瓶颈期,体重降低速度明显减慢,特别是减重目标值定得较高时,更容易出现离期望值差距较大的现象,这时坚持才是成功减重的关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科技处处长何丽表示,体重忽高忽低上下不停波动,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体重稳定的胖子还高。肥胖人群只要减重5%,就能显著提高脂肪、肝脏和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减低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并能改善代谢指标。
据悉,该项课题由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并撰写《中国人体重控制研究报告》;绿瘦健康产业集团提供了2013年至2016年的用户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素材,并协助课题组研究绿瘦(中国)肥胖指数的变化趋势。